• 2023年中国弹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23-05-31 10:03:53
     2023-2028年中国弹簧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23-2028年中国衡器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2023-2028年中国紧固件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从全球范围来看,技术领先的弹簧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通常拥有训练精良的技术研发人才和完善的管理经营体系,在理念、设计、工艺、技术、经验等方面相比我国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反映在弹簧产品上即为质量可靠、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制造精度高等。然而发达国家又普遍面临着人工成本较高、本地市场饱和的问题,因此相关产业逐渐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以降低用工成本,贴近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弹簧产业受益于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实现了快速发展,国内弹簧行业市场竞争呈现如下主要特征: 1、具备较强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的厂商参与中高端弹簧的市场竞争 中高端弹簧的竞争除公司外,还包括外资汽车弹簧制造商,如蒂森克虏伯、慕贝尔等,以及部分具备较强实力的国内弹簧制造商,如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华德汽车弹簧有限公司、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
  • 复合材料产业链分析
    2023-04-09 11:40:00
      一、复合材料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质材料和增强剂材料,中游按照集体材料不同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和碳基复合材料,下游领域包括航天领域、汽车领域、建筑领域、风电领域等。图表:复合材料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二、复合材料行业产业链全景图谱  目前,我国复合行业上游领域基质材料代表性企业有焦作万方(000612)、常铝股份(002160)、北方铜业(000737)、云海金属(002182)和宝钛股份(600456),增强体材料代表性企业有吉林化纤(000420)、光威复材(300699)和中国巨石(600176);中游复合材料制造企业为光威复材(300699)、中国巨石(600176)、泰和新材(002254)、金发科技(600143)等,下游行业包括汽车、航空、建筑、风电叶片等。图表:复合材料行业产业链全景图谱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三、复合材料行业产业链区域分布  目前中国复合材料企业超过3000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环渤
  • 2024年中国金属压力容器行业分析报告:金属压力容器五力模型分析
    2024-12-03 08:56:03
    一、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从国际市场看,目前全球非标压力容器市场较为分散,竞争主要表现为美国、韩国、日本、印度、中国以及欧洲主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的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起步较早,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及工艺水平优势明显,产品高端。从国内市场看,中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生产厂家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目前阶段不存在少数几家市场独大、或几分天下的局面。同时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原来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建造、分包工作,而近年来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金属压力容器行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逐步得到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关键要素的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金属压力容器是关系到生产及人身安全的重大设备,除必须获得相关资质认证、取得生产许可外,还存在由产品质量、生产能力、项目管理水平、相关业绩等因素构成的品牌认知度壁垒。大多数的
  • 2024年中国集装箱运输行业产业链:上游议价能力弱,下游议价受季节影响
    2024-03-22 10:17:52
    集装箱运输指以集装箱为载体,将货物集合打包组装成集装单元,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船舶、车辆、飞机等大型运载工具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的运输方式。1、产业链分析集装箱运输业产业链上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集装箱码头、叉车等装卸设备供应商、集装箱船舶供应商、集装箱生产及租赁企业等相关设备及场所提供商,产业链中游市场参与主体为无船承运人、实际承运人、集装箱堆场、集装箱货运站等,产业链下游涉及集装箱维修、回收等售后服务业,以及物流业、国际贸易、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图表:集装箱运输行业产业链分析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2、上游分析集装箱运输业产业链上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集装箱码头、叉车等装卸设备供应商、集装箱船舶供应商、集装箱生产及租赁企业等相关设备及装卸场所提供商。产业上游相关行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呈现稳定的竞争格局,价格公开透明,整体议价能力弱。集装箱制造行业作为核心运输设备,是其中最相关的产业。集装箱由于其用途,对钢材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耐腐蚀、高强度、高韧性等特性。中国是集装箱生产大国,占据全球总产量90%以上,但生产企业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冷轧薄钢板。集装箱生产行业内呈现高度垄断的竞争格局,中国80%以上的集
  • 2023年中国数据库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23-05-22 10:33:34
     2023-2028年中国数据库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2028年中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2028年中国云数据库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数据库产品概况 数据库是对数据存储、维护、获取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系统,主要负责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以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中间件共同构成计算机设备的三大基础软件。作为数据存储软件,数据库在基础软件领域具有与芯片、操作系统同等重要的核心地位。 数据库系统具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表:数据库系统具体架构图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目前市场部分主流类别数据库的具体定义和应用场景如下表所述: 图表:数据库产品分类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数据库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在竞争格局方面,国产厂商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市场份额在逐年提升。在国产阵营中,以“武汉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神舟通用”为代表的2000年左右成立的传统
  • 2024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行业分析报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2024-10-08 09:32:43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分析智慧城市无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和产业规模。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也将日益巨大。与此同时,随着各类新兴ICT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ICT企业、智慧城市领域的厂商将会加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军。然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多环节、多领域、跨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这也决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由单一的政府或企业来完成,只有在政府、智慧城市厂商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产业链和生态圈,通过强强联合、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最终让城市变得更智慧,并且让智慧惠及每个人。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分析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市的内生发展城市本身需要具有持续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围绕这种内生发展动力,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实现自我适应调节、自我优化和完善。在“新常态”大环境下,新型智慧城市也更加注重城市的内生发展,其建设和管理更需科学性、有效性、开放性及服务性,对于提升城市管理与运行效率、改善资源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2、新兴技
  • 2018-2022年全球及中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06-12 09:30:50
     2023-2028年中国集成电路(IC)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2028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2028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全球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的发展与面板行业及其终端消费市场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主要的终端消费市场集中在显示器、电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和车载显示等。晶圆代工与封测产能短缺导致晶圆与封测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的增长也带动了显示驱动芯片需求量的增加,两者叠加使得2022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增至148亿美元,也是当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中增速最快的细分产业之一。 图表:2018-2022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中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面板制造产能持续向境内转移,中国大陆已经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行业地位,相应的大陆市场也成为全球显示驱动芯片主要市场。2022年,中国大陆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达426亿
  • 2018-2022年中国摩托车行业销量分析
    2023-12-13 09:41:18
    1、我国摩托车行业进入产业转型阶段,近年来销量稳中有升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51年我国自行开发出“井冈山”牌摩托车以来,随着城镇化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摩托车行业快速发展,至今已达到数千万辆的行业规模,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摩托车市场主要产销国之一。回顾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自兴起至2011年行业产销量高速发展,2012年至2016年受汽车行业挤压及城市禁摩政策的影响,我国代步用的道路摩托车产销量大幅减少,行业进入产业转型阶段。2018年以来,内销的稳中有增、外贸市场的持续高景气、电动摩托车的拉动以及休闲娱乐车型的突起使得我国摩托车行业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年销量自2018年的1,557.05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2142.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30%,其中2022年我国摩托车产销量突破2,000万辆,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图表:2018-2022年中国摩托车销量情况数据来源:华洋赛车、中经百汇研究中心2、休闲摩托及中大排量摩托车型将成为摩托市场增量的重要来源从排量结构上看,我国两轮摩托车主要以50-250ml为主流排量段,合计占比达9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持
  • 2018-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12-01 17:55:07
    1、城镇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市场容量稳步提升城市规划业务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有着直接的联系,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和城乡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导致相应的主体存在规划编制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截至2022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9.21亿人,城镇化率达到65.22%,保持不断增长趋势。我国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明显差距,这些客观现实持续吸引着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农民进城仍是大趋势。从国外情况来看,法国、日本、韩国等已经完成城镇化的发达国家,在城镇化率达到60%以后的十多年仍保持了较快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2022年7月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目标为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联盟与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等联合发布的《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全球排名第56位,其中我国在可持续城市与社区领域依然面临需要持续提升的压力。城乡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持续提升需求,高质量的城市规划业务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城市建成区面积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高位,市场
  • 2023年电解铜箔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23-12-19 10:09:39
    1、产能及市场占有率格局目前我国电解铜箔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GGII调研数据,2022年国内Top5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按出货量计算)为42.1%,Top10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6.3%。随着多家铜箔企业新建产能陆续投放市场,企业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2021年及2022年国内Top10出货量电解铜箔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产能数据如下表所示:图表:2021-2022年电解铜箔主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产能数据来源:德福科技招股书、中经百汇研究中心2、同行业可比公司基本情况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主营电解铜箔业务的公司,包括龙电华鑫、诺德股份、铜冠铜箔、嘉元科技和中一科技,除龙电华鑫外,其他可比公司均为A股上市公司。图表:电解铜箔行业可比公司基本情况数据来源:德福科技招股书、中经百汇研究中心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电解铜箔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
  • 2023年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23-11-16 09:55:29
    一、竞争格局分析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美国科天占据前道量测设备市场垄断地位,而在后道测试设备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领先生产商为泰瑞达、爱德万和科休。根据SEMI统计,爱德万、泰瑞达和科休在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基于长期积累,仍占据主流,全球份额合计超过90%。近年来,国内厂商在后道检测设备领域国产替代成果逐步体现,长川科技、华峰测控等国内厂商率先突破功率模拟类测试机、分选机等并形成市场优势地位,但全球市场占比有限,后续空间依然较大。此外,由于技术、工艺的相通性,公司、精测电子、华兴源创等国内新型显示器件检测设备厂商也逐渐向半导体测试设备领域延伸发展。二、行业主要企业图表: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主要企业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
  • 2023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23-04-09 19:40:29
    一、建筑节能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建筑智能化与节能服务市场正处于成长期 目前建筑智能化与节能服务市场正处于成长期,从事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行业、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新的建设工程不断涌现,大型建筑智能化与节能工程将会越来越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市场资源将向自主创新、服务高效、并拥有自主品牌高新技术企业倾斜,使这些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能充分分享行业的成长,获得较快的发展。规模较小,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被淘汰,未来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这也是我国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行业规范发展的需求。 2、建筑智能化与节能系统集成服务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建筑智能化与节能系统从单一的楼宇机电设备控制发展到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个性化设计和综合集成,单一设备供应商的优势逐步丧失。相反,一些建筑智能与节能系统集成商,深入分析客户需求特点,发挥建筑智能化与节能系统的整体功能,提供创造性、前瞻性的行业智能化及节能解决方案,逐渐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3、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