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罐头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如水果、蔬菜、肉类、鱼类等农产品,以及罐头罐、标签、包装材料等相关辅助材料供应商。中游为罐头生产企业,负责将原材料加工成符合标准的罐头产品,包括水果罐头、肉类罐头、鱼类罐头等多种类型。下游则是销售渠道和消费者,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以及广大消费者群体。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相互依存,上游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中游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下游销售渠道的畅通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则关系到罐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图表:罐头行业产业链分析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1、原材料供应
(1)农产品原料:包括水果(黄桃、苹果、草莓等)、蔬菜(番茄、蘑菇、芦笋等)、肉类(猪肉、牛肉、禽肉等)、鱼类及海鲜(金枪鱼、沙丁鱼、虾类等),供应主体涉及牧原股份、温氏股份(肉类)、宏辉果蔬(果蔬)等农业企业。但受自然因素(气候灾害、病虫害影响果蔬/海鲜产量)、政策调控(环保限养、捕捞配额制约肉类/海鲜供应)、市场波动(饲料价格上涨推高肉类成本)等影响,原料供应稳定性较差,价格波动频繁。(2)食品添加剂:用于保鲜、调味等,产量受行业政策(如国标对添加剂的禁用/限用)和市场需求影响,近年呈现“提质减量”趋势,企业更倾向于天然、低剂量添加剂。
2、辅助材料供应
以罐头罐(马口铁三片罐、铝制二片罐为主)、标签、包装材料为核心,代表企业有昇兴股份(金属罐)、英联股份(易开盖)等。金属包装技术较成熟,但高端产品(如耐腐蚀性罐材)仍依赖进口;同时,包装成本受马口铁、铝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显著。
3、上游发展趋势
(1)原料基地建设: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共建绿色基地”(如山东临沂黄桃基地、新疆番茄基地),绑定农户/合作社,稳定原料供应、把控品质;(2)加工技术升级:推广果蔬预处理(保鲜、切分)、肉类冷链加工技术,减少原料损耗;(3)供应链优化:引入数字化管理(溯源系统、大数据预测供需),结合供应链金融(质押贷款、账期支持),降低原料波动风险;(4)包装创新:向环保化(可回收材料)、轻量化(减薄罐身)、功能化(防氧化涂层)升级,响应政策与消费需求。
罐头行业中游主要为罐头生产企业,其核心职能是将各类原材料通过清洗、切割、调配、杀菌、封装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流程,加工成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及市场需求的罐头产品。该环节企业需具备成熟的生产工艺、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以及对原材料供应的整合能力,产品类型丰富多样,涵盖水果罐头(如黄桃、橘子等)、肉类罐头(如午餐肉、红烧肉等)、鱼类罐头(如金枪鱼、沙丁鱼等),同时也包括蔬菜罐头、豆类罐头等其他品类。中游企业的竞争格局受原材料供应稳定性、生产成本控制、品牌影响力及销售渠道覆盖范围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提升,中游企业也在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罐头行业下游主要由销售渠道与消费者构成,其中销售渠道涵盖批发商、零售商、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等多元类型,传统批发商与零售商依托广泛的线下网络实现区域化渗透,大型商超凭借规模化陈列和品牌信任度占据线下零售重要份额,而电商平台则借助数字化运营、便捷物流及直播带货等新兴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推动罐头产品线上销量快速增长,甚至衍生出定制化、场景化的销售策略。消费者群体方面,随着健康意识提升与消费观念升级,其对罐头产品的需求从基础的便捷性、耐储存性,逐渐向低糖低盐、天然无添加、营养均衡等方向转变,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电商平台选购网红款或进口罐头,中老年群体则偏好线下商超的传统品牌,此外,家庭日常消费、户外野餐、应急储备等不同场景的细分需求,也促使下游渠道与生产企业协同优化产品结构,通过精准营销满足多元消费场景,同时渠道间的竞争与整合进一步加剧,全渠道融合发展成为提升市场覆盖率的关键,下游环节的反馈也持续引导中游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与品牌升级。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罐头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