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塑料产业链的上游为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生产。原材料大致分为生物基塑料和石油基塑料。其中,生物基塑料(如淀粉基塑料、PLA、PHA等)的基本原料是可再生的天然生物质资源如淀粉、植物秸秆、甲壳素等,石油基塑料(如PBAT、PCL、PBS、PGA等)则是以石化产品为单体形成的。塑料制造设备主要包括塑料挤出机、注塑机、吹塑机以及辅助机械等。除此以外,生物降解塑料制造还需要塑料助剂等原材料。产业链中游为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下游为生物降解塑料应用领域,包括包装薄膜、农用薄膜、生活塑料等领域。
图表:生物降解塑料行业产业链分析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1、原材料构成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呈现多元且区分明显的结构。生物基塑料与石油基塑料共同构成基础原料体系,前者以淀粉、植物秸秆、甲壳素等可再生天然生物质资源为根基,像淀粉基塑料、PLA、PHA等产品,依托这些天然素材开启生态化生产路径;后者则聚焦石化产品,PBAT、PCL、PBS、PGA等,以石化单体为起点,构建起另一分支的原料供给。
2、生产设备支撑
塑料制造设备在产业链上游扮演关键角色,挤出机、注塑机、吹塑机及辅助机械,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设备矩阵。它们如同产业链的“骨骼”,为生物降解塑料从原料到成品的形态转化提供硬件支撑,保障生产流程的连续与高效,不同设备适配不同工艺环节,精准塑造塑料产品的多样形态。
3、助剂等配套材料
除核心原料与设备外,塑料助剂等原材料是上游不可或缺的补充。这些助剂虽不构成塑料主体,却在性能优化、生产助力等方面发挥隐性作用,从加工流畅性到产品最终特性,默默为生物降解塑料的品质与生产稳定性“添砖加瓦”,完善着上游供给的生态闭环。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链下游的应用领域正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升级不断拓展,其中包装薄膜领域凭借其与一次性使用场景的高度契合,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板块——在食品包装、快递包装等场景中,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薄膜既能满足基本的包装防护需求,又能规避传统塑料残留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农用薄膜领域则受益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生物降解农膜在使用后可在土壤中自然降解,避免了传统农膜残留导致的土壤板结、作物减产等问题,虽然目前成本相对较高,但在部分生态敏感地区和经济作物种植中已得到规模化应用;生活塑料领域涵盖餐具、日用品等,随着“限塑令”等政策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限制加强,生物降解材质的餐具、垃圾袋等产品逐渐进入大众生活,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也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需求增长。整体来看,下游各领域的发展均以政策驱动和环保需求为核心动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应用场景还将向更多细分领域延伸。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